历史不胡说——曹相国世家

《史记》中,以相国为命作传的,仅有萧何和曹参两人。两个虽然在刘邦造反之前就与刘邦相识,但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却相互看不惯,就

《史记》中,以相国为命作传的,仅有萧何和曹参两人。两个虽然在刘邦造反之前就与刘邦相识,但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却相互看不惯,就像是两个孪生兄弟一样,相互有比较,但却各自觉得自己是更好的罢了。

曹参,最初在沛县做监狱长,刘邦造反后,曹参以中涓跟随,在印象里中涓似乎是宦官的官职名称。曹参不是宦官,中涓应该类似于内侍,一开始跟随在刘邦身边,比较近。作为曾经的监狱长,曹参应该有武力值,于是不久之后,他就开始领兵南征北讨,以武将出道。先后攻胡陵、方与、砀、狐父等城,和章邯、赵贲、杨熊等秦将试过身手,平叛过王武、程处等,跟随韩信灭魏俘魏王、攻击夏说、平定齐国。论功行赏时,攻下两国、县一百二十二、俘虏国王两人······功劳很大。封侯后封为齐国相,辅佐齐王刘肥。太史公在评曹参功绩时认为曹参战功卓著,主要是因为跟随韩信,韩信被杀,那段战功不能被抹杀,需要有人来“认领”,于是作为副手的曹参从中占了便宜。虽然如此,曹参的战功还是被刘邦手下大将认可的,否则也不会有刘邦替萧何争取功臣位列的情况。

曹参有战功,文治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也很出色。这种出色表现在“不折腾”,有自知之明。做齐国国相时,齐国书生太多,各有各的治国方略。曹参重金请崇尚黄老之术的盖公传授治国方略,重清净无为。为政九年,齐国平安无事。

萧何死后,曹参能够预测自己会被召到长安做大汉国相,这份自信也不是人人都能有的。毕竟萧相国还是没太看得起他的。曹参担任相国后,继续奉行萧何做相国所立下的规矩。国相府的文官日夜饮酒,无所事事,手下人看不惯领着曹参过去抓现行,没想到曹参加入到喝酒的队伍里。孝惠帝安排曹参儿子曹窋侧面提醒曹参心系国事。曹参反而杖责儿子,认为国家大事不是他能管的。上朝与孝惠帝面对面后,以孝惠帝与高祖、曹参与萧何对比来说明萧规曹随的原因,得到了孝惠帝的理解。

萧规曹随,是否合适,要根据当年情况。汉朝初年,经过秦始皇一统六国、百万人修长城、秦末农民起义等,迫切修养修养生息,这时候无可厚非。当国力逐步上升后,汉武帝开始霸主之治后,黄老之术也就被儒家代替了。

曹参侯位传五代后,国除。

TAG:刘邦,曹相国,齐国,相国